答案 (1)材料一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态度。材料二认为康熙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
(2)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看主流,看历史活动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否有利于人民、是否顺应时代潮流。
解析 第(1)问从“都没有偏见”可看出材料一作者的鲜明态度,从材料二“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消极方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看出作者认为康熙极力维护封建制度,使中国错失了发展机会。第(2)问按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分析,要用发展的眼光、一分为二地评价历史人物。
2.[2015·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