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的剧烈变动 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 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2016·昆明调研)古代有学者主张,“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只有使人民拥有“恒产”,把他们固定在土地上,安居乐业,他们才不会去触犯刑律,为非作歹。这位学者最有可能是( )
A.墨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
3.(2016·石家庄调研)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