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物质的量的衡量基准,也就是每摩尔的定量标准。任何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的物质,其物质的量就是1 mol。但不能说含有6.02×1023个微粒就是1 mol,任何在定义中引用实验测得的数据是不妥当的,不要在概念中简单地以“6.02×1023”来代替“阿伏加德罗常数”。反过来,我们还可以把每摩尔物质含有的微粒数定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同样不能说每摩尔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NA与6.02×1023间的关系尤如数学圆周率与3.14间的关系。从中还可以看出,阿伏加德罗常数并不是一个纯数值,其单位是“个/mol”,习惯上省略“个”直接写成“/mol”,但实际使用中一般全部省略。
阿伏加德罗常数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认识一下6.02×1023——这个约数。假如将6.02×1023个一元硬币排起来,可来回地球和太阳间400亿次之多。6.02×1023颗米粒约重1.505×1019千克,若人均每年消耗500千克,可供地球上60亿人用500万年。这些事实告诉我们,阿伏加德罗常数不能用来描述宏观物质,即使是很小的颗粒也不行,它只能用来定量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微粒,或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
由此可见,mol只能用来表示微粒,而不能表示宏观物质,通常人们喜欢直接用化学式符号跟在mol之后来表示对应的微粒,如1 mol H2O、2 mol Na、3 mol Na+依次表示1 mol的水分子、2 mol的钠原子、3 mol的钠离子。不能出现“1 mol水、2 mol芝麻”
等表达,前者不能明确表达水分子,有表达宏观水之歧义;后者为宏观物质,不能用mol来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