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文章的奇诡美妙,历史上罕有其比。其后学予以继承和发展,使之更加蔚为壮观。鲁迅在评介先秦诸子时曾说:“……文辞之美富者,实惟道家,《列子》《鹖冠子》书晚出,皆为后人伪作;今存者有《庄子》。庄子……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清儒林云铭则称《庄子》为“文字中鬼神”,“不可不全读”(林云铭《增订古文析义合编》之凡例,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康熙五十五年宝文堂刻本)。这些评断,十分恰当地说明了《庄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特色、价值和地位。
第一节“无端崖之辞”,主要是要引导学生领会《庄子》写作艺术的新颖奇妙;第二节“鹏之徙于南冥”,主要是要引导学生了解庄子那种不断追求最高人生境界的思想(庄子把“无己”“无功”“无名”视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我们不一定要认同,却应该体会和学习他确定下一个最高的目标后,便向上不断努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