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高考
(1)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2.东西方的先哲
(2)命题规律
这一考向主要是从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巩固的角度进行认识和评价。从措施和意义的角度来看,一般是从以下角度来分析:国家统一;社会秩序;农业经济;文化繁荣;抵抗入侵等角度。
例1(2015年福建卷文综第41题C题)【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鞠(审问)裳禁系”之权。
——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闻,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树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6分)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10分)
【答案】
(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考点定位】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政治家·唐太宗。
2.讲基础
类别
|
秦始皇
|
唐太宗
|
康熙帝
|
政治
|
统一全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
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
强化君主专制
|
经济
|
“使黔首自实田”,统一货币、度量衡
|
延续均田制、租庸调制
|
奖励垦荒、“更名田”
|
民族关系
|
北击匈奴、平服岭南和西南地区
|
民族和睦的政策、唐蕃和亲
|
平定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
|
对外关系
|
|
兼收并蓄,对外开放
|
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