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重庆文综,题10)“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答案】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特点
2.(2014年广东文综,题13)唐代某诏令批评当时存在“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买卖”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恢复 C.均田制受到破坏 D.“市”突破空间限制
【答案】C
【解析】 “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说明当时是有相关的“章程”(规定)的,而且是不允许“恣行吞并”的,再结合“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可以推断出是在唐代中期出现的均田制被“违法买卖”(兼并),受到破坏的现象。故选C。 而ABD三项并非唐代的历史现象,被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
3.(2013年重庆高考文综卷历史,题2)白寿彝《中国通史》指出:“自北魏产生,经历隋唐的均田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国家所有的田制。”在这一“田”制下
A.土地全部归国家所有 B.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
C.农民只需向国家缴纳赋税 D.无主荒地由国家重新分配
【答案】D
【解析】本题以白寿彝的论述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均田制的理解。均田制推行的前提是政府掌握着大量无主的荒地,其内容规定露田归国家所有,不能私自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国家,由国家重新分配,桑田可以传给子孙。均田制下,受田农民除了缴纳赋税,还必须服役。故本题选择D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均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