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梭伦改革(必修一已讲,故这里考纲并未单独作为考点列出);知道并理解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命题规律
古代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也是必考内容。多数课标地区仍是利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改革背景、内容和影响;从命题形式看,有时也将古代的改革、近代的改革或者中外改革综合对比命题考查;同时也会涉及选择题的考查。从社会热点看,当前国家重视“三农”问题,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倡导公平、公正,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等热点。因此考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全面理解掌握本考向。
例1(2015年重庆卷文综历史1)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提出了“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顾毁誉”的主张。此主张旨在( )
A.废除世卿世禄制 B.整顿官场风气
C.削弱王室的特权 D.废除分封制
例2【2014年重庆卷历史,题10】“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2.讲基础
关键词: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
(1)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经济上:颁布解负令和发展工商业的措施;政治上:按财产划分等级,创立四百人会议,组建民众法庭)、特点(公正、中庸、不偏不倚)和影响
(2)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实行什伍连坐制;废井田,开阡陌;推广县制;统一度量衡;移风易俗)和影响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迁都咸阳;革除旧俗)和影响
(4)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富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均输法、市易法;强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育才:改革科举制度和改革学校教育制度)和影响
3.讲典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