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专题04 近代中国的政治(练)-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讲练测 (教师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2金币 立即下载
1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1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二轮复习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1059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7/23 11:05:5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2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1(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5)图1 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的一场战事的图片。该战事的后果是(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美国国旗的显眼后到”、“美国兵”、“其他外国国旗”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BC三项条约所对应的战争(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分别只涉及有一个国家的侵略,即英日。而图片描述的侵略国家比较多,由此判断这次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签订。
22015年上海卷历史201860年,曾国藩在作战前线接到“新刻英吉利、法郎西(法国)、米利坚(美国)三国合约条款”,“阅之不觉呜咽”。这些令他“呜咽”的合约条款,与美国相关的部分出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考点定位】天朝的危机•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3.(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C.全力“围剿”红军的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向来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抗战准备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