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6历史高考分类题库 考点21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10金币 立即下载
5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5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试题汇编
  • 教材版本不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730 K
    上传用户gzhx001
  • 更新时间2016/7/20 10:47: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1
0
资源简介
1.(2016·课标全国Ⅲ卷·T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  )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运动。
解答关键:把握“甲午战后”这个重要时间信息。
【解析】选C。梁启超是维新派,“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不是梁启超的主张,A不正确;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时胡适、陈独秀、鲁迅等推动的,并不是梁启超,B不符合史实;改良思潮的开端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代表是早期维新派王韬和郑观应,不是在甲午战后,也不是梁启超,所以D错误;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正是救亡图存的需要,所以C正确。
2.(2016·课标全国Ⅲ卷·T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清末新政。
解答关键:张之洞的阶级属性。
【解析】选D。1898年维新变法失败,1903年不会出现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这一情况,时间不符合,排除A;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只是表象,并不是根本目的,B不符合题意;张之洞属于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中国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技术,并不反对学习西方,排除C;张之洞是地主阶级代表,禁止使用外来新词,其根本目的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正确。
3.(2016·课标全国Ⅲ卷·T46)【历史——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 1895年,严复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斯民也,固斯天下之真主也。”“西洋之言治者曰:国者,斯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他认为,开民智是今日一大要政。
1905年,严复在与孙中山交谈中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丁。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
1915年,袁世凯为复辟帝制,组建筹安会,严复参与其中。同时他认为:“吾固知中国民智卑卑,号为民主,而专制之政不得不阴行其中,但政体改变,已四年矣。袁公既有其实,何必再居其名。”
——摘编自《严复集》
(1)根据材料,概括严复关于“民智”的认识。(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在不同历史时期严复的“民智”主张。(10分)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严复的民主思想。
解答关键:注意材料中的时间,将材料与史实紧密结合。
【解析】第(1)题归纳严复对“民智”的认识要注意材料中的不同段落,抓住三个时间“1895年”“1905年”“1915”年分别概括。第(2)题可以结合课文相关内容与材料来评价,评价时也要注意时间,并结合第一题来回答。
答案:(1)民智低下;发展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开民智是实行民主的先决条件。
(2)戊戌变法时期,主张开民智,宣传启蒙思想,为变法提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具有进步意义;辛亥时期,认为民智未开,主张改良;北洋政府时期,以民智未开为由,与专制妥协。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