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课标全国Ⅰ卷·T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罗马的法律。
解答关键:认识罗马法与近代欧洲法律之间的关系。
【解析】选A。材料中“从来没有消失……重新出现”,说明罗马法对近代资产阶级产生深远影响,故A正确;罗马法仅是欧洲近代社会法律的基础,而不是确立了近代社会的行为规范,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不同的行为规范,故B错误;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制度,故C错误;欧洲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由专制走向民主,由自然经济走向商品经济,罗马法无法改变欧洲历史发展方向,故D错误。
2.(2016·课标全国Ⅱ卷·T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解答关键:材料中关键信息“驱使”“罚款”等,体现的是“强制性”特点。
【解析】选C。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
与正确答案的对应度
|
判断理由
|
A
|
本身错误
|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并非形同虚设
|
B
|
本身错误
|
雅典在公元前5世纪处于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
|
C
|
正确选项
|
材料中“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被处以罚款”,说明参加公民大会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如果处理不当会受到惩罚
|
D
|
干扰选项
|
材料主要提及政府驱使公民参政,没有提及民众对政府的信任问题
|
3.(2016·江苏单科·T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 )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解题指南】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解题关键:明确宋代科举考试中,“糊名法”代表的深层次含义,即更加公平。
【解析】选A。材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说明采用密封考试形式,有利于考试的公平公正性,故A正确;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提及取士科目数量减少,故B错误;材料“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是对进士科的重视,不是尊贵,故C错误;材料主要提及科举考试的形式更加公平,没有涉及录取人数的变化,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