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曾形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就像一具木乃伊,一直密闭在棺材里,不与外界接触”。结合鸦片战争前后的史实判断,下列哪个用词与马克思的形容不一致( )
A.封闭 B.腐朽 C.无知 D.安全
2.(2015·余姚三模)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前后几种主要进出口货物的税率,指出1843年前后中国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货物
|
单位
|
1843年前的旧税率(%)
|
1843年新税率(%)
|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的百分数(%)
|
棉花
|
担
|
24.19
|
5.56
|
77.02
|
棉纱
|
担
|
13.38
|
5.56
|
58.45
|
头等白洋布
|
匹
|
29.93
|
6.95
|
75.78
|
二等白洋布
|
匹
|
32.53
|
6.95
|
78.64
|
本色洋布
|
匹
|
20.74
|
5.56
|
73.19
|
斜纹布
|
匹
|
14.92
|
5.56
|
62.73
|
A.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
B.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英国急于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3.(2015·锦州二模)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
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
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
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