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濮阳模拟)“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
解析 材料反对一味重视节俭而轻僈等级差别,甚至不允许个体差异和君臣上下差别的存在,不能正确理解礼对于建国家、壹天下的价值所在,材料出现两种观点,重礼,等级差别和兼爱、节俭,应该分别是儒家与墨家的主张,故B项正确;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D项错误;法家强调法治,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
答案 B
2.(2016·黄冈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思想多元化;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而思想界形成了大一统局面。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
A.中国社会的大变革 B.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
C.文化专制统治日益加强 D.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秦汉时期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故A项错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到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反映出思想领域从多元走向单一,也反映出了政治领域的相应变化,即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故B项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是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并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更不能说明文化专制统治加强,故C项错误;秦代“定法家于一尊”,说明秦朝推崇法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受到打压,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5·乌鲁木齐二模)易中天先生在《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一书中说:“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只是在学术思想界很有名,而法家却是在当时的政治影响下独步天下。”法家能够“独步天下”是因为( )
A.符合广大民众的根本意愿
B.适应了奴隶主贵族称霸的要求
C.迎合了建立专制统治的需要
D.顺应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潮流
解析 法家迎合了地主阶级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并非符合人民的意愿,而是主张用严刑酷法来统治人民,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奴隶主贵族衰落,地主阶级兴起,法家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故B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法家用严刑酷法统治人民,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