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肇庆二模)读下图,判断A点至B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C.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解析 如题图所示,1929至1933年美国失业率不断上升,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工厂倒闭致使大量工人失业,故A项正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这次经济危机和失业率增加的根本原因,故B项错误;政府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只是加剧失业的原因之一,故C项错误;1933年罗斯福新政之前,政府还未大力干预经济,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6·湖南五市十校模拟)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
A.颁布《紧急银行法》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C.“以工代赈”,缓解失业压力
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
解析 题干反映的是指罗斯福新政中违背了资产阶级的利益,采取了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措施,颁布《紧急银行法》重新整顿银行,恢复正常的信贷,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故A项错误;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允许工人与雇主谈判,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故B项正确;“以工代赈”主要是解决就业问题,故C项错误;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是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并不专门针对工人阶级,故D项错误。
答案 B
3.(2015·广东汕头二模)美国《财富》杂志在193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回答问卷的穷人中有90%的人认为,政府应该保证每一个想工作的人都有一份工作。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民众支持政府干预经济
B.罗斯福新政取得较大成效
C.民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D.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解析 从“政府应该保证每一个想工作的人都有一份工作”,可知保障就业是政府干预的行为,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罗斯福新政取得较大成效,故B项错误;C项与“穷人中有90%的人认为”不符,故C项错误;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政,故D项错误。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