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晋冀豫高三联考)1957年5月10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消,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的影响在于( )
A.使苏联逐渐走上市场经济道路
B.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伏笔
C.大大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激发了地方工业建设的积极性
解析 苏联从建立以来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故A项错误;苏联解体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说明对经济的控制加强,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出苏联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计划指导,有利于激发地方的建设热情,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5·衢州二模)在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当中,政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下列政府行为的后果以“消极作用”为主的是( )
A.17世纪英国推行重商主义
B.1949年德国逐步建立“社会市场经济”
C.1953年苏联推广玉米种植
D.20世纪30年代美国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解析 英国实行“重商主义”政策促进了本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二战后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促进了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故B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不拥护政策、缺乏经验等种种原因,赫鲁晓夫推广玉米种植运动很快以失败告终,故C项符合题意;罗斯福新政,兴建公共工程,一方面缓解失业问题,缓和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修建大量的基础设施,为美国长期发展奠定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5·衡阳三模)勃列日涅夫指出: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根除华而不实和喧嚷的表现”。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 )
A.把农业作为改革重点 B.意识到现有体制的不足
C.政治倾向发生了转变 D.基本放弃旧的经济体制
解析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侧重点在工业,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农业改革要‘必须坚决抛弃行政命令、包办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领导者和专家的工作的做法’”可知计划体制的弊端,故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时期依然是社会主义,所以政治倾向并未发生转变,故C项错误;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依然没有打破斯大林体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