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临沂质检)“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西……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这种享乐消费观( )
A.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
B.有利于扩大需求,摆脱经济危机
C.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实际应用
D.是解决当前欧债危机的主要途径
解析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导致过度消费是导致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故A项正确;材料中论述是经济危机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B项错误;凯恩斯主义理论主张有计划消费,不是盲目消费,故C项错误;享乐消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当前欧债危机,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6·龙岩质检)下表反映了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变化,下列对1933年数据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年份
|
1913
|
1920
|
1925
|
1929
|
1933
|
1938
|
汽车
产量
|
39
万辆
|
223
万辆
|
427
万辆
|
536
万辆
|
193
万辆
|
249
万辆
|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
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 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
解析 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大量工厂倒闭、工人失业,社会购买力下降,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答案 A
3.(2015·济宁高三期末)《全球文明史》记述:“大萧条起因于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世界其他地区长期以来的衰弱也是原因之一。”材料中的“新问题”是指( )
A.“垄断”加剧了无序竞争
B.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恶性发展
C.国家干预经济造成“滞胀”
D.殖民体系内部的各种矛盾激化
解析 “垄断”加剧了竞争,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力,并不是新问题,故A项错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经不适合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滞胀”是出现于1973年,并不是大萧条,故C项错误;“欧洲和美国工业经济的新问题”并不涉及殖民体系内部矛盾的激化,故D项错误。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