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信阳调研)“很显然的,日本既要进行华北的分离运动,那么,就必须在军事上造成以控制华北的首脑——平津的形势,才能遂行其政治阴谋;卢沟桥在地理上既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一旦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材料应该是( )
A.日本军部发动侵华战争的文件
B.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分析
C.国民政府正面战场抗战的证据
D.发动百团大战的必要性之说明
解析 “一旦占据卢沟桥,日本在华北即取得了政治和军事的两重控制”可知是与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有关,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进而得出材料在分析日本在卢沟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均排除。
答案 B
2.(2015·青岛质检)《中国的近代化》一书写道:“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里描述的是( )
A.国民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的革命热情
B.土地革命调动了各阶层人民积极性
C.抗日战争使中国文化中心发生转移
D.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
解析 据“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可知材料所指事件为抗日战争时期,据“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可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增强,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5·福建龙岩期末)下图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口号。从图1到图2反映了( )
A.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国共关系进一步恶化
D.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已经完成
解析 图1的内容“打倒土豪劣绅,把土地分给农民”,反映了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阶级矛盾是主要矛盾;图2内容是“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是三十年代随着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成为全社会主题。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