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泸州诊断)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国名
|
对象
|
地理位置
|
国名
|
对象
|
地理位置
|
晋
|
王室子弟
|
今山西
|
齐
|
功臣
|
今山东北部
|
卫
|
王室子弟
|
今河南北部
|
宋
|
商朝后裔
|
今河南南部
|
鲁
|
王室子弟
|
今山东南部
|
燕
|
王室子弟
|
今北京一带
|
注:古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
|
A.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B.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C.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D.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
解析 表中显示晋、卫、鲁和燕在封国中占有一半多的席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家天下制度从夏朝开始,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表中显示晋、卫和鲁的封地都位于当时主要的农业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表中分封的对象有王室子弟、功臣和商代后裔可知,分封对象呈现多样性,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2.(2016·福州模拟)《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这说明周武王( )
A.继承了夏商以来的分封制度
B.王族、功臣是分封的主体
C.焦、祝、蓟、陈等地是分封的重点区域
D.使西周的统治区域得以扩大
解析 分封制度始于周公,与夏商无关,故A项错误;王族、功臣是分封的主体,但与题干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焦、祝、蓟、陈、杞等地仅是分封的地区之一,并不意味着是分封的重点区域,C项错误;分封先王之后于不同地域,有利于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的有效统治,故D项正确。
答案 D
3.(2016·中山模拟)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该学者揭示了(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解析 依据材料“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信息可知,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故B项错误;以宗法制为核心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