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江苏沭阳银河调研)俄国到1920年时,1卢布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000。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此种现象( )
A.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困难
B.缘于货币发行量增大导致通货膨胀
C.直接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是走向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俄国到1920年时”可知是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时候,1918~1920当时取消了商品买卖,以物易物的流行,使银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A、B、D错误。
2.苏维埃俄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B.把农民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C.取消自由贸易,防止商人投机倒把扰乱市场
D.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困难中战胜敌人
【答案】 D
【解析】 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打退资产阶级和沙皇复辟势力的武装叛乱以及国外帝国主义列强的军事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D符合题意和史实。
3.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和货币。”苏俄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马克思的设想最大的不同是( )
A.实施的条件 B.所有制结构
C.经济管理模式 D.产品分配方案
【答案】 A
【解析】 注意题干强调的条件“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国家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时实行的政策,不具备实施的条件。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主要是因为( )
A.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生产和分配
B.建立国营经济
C.实行粮食税
D.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答案】 A
【解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适用于战时,若以此向社会主义过渡,则超出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当时小农经济占主导的苏俄,是不能按照共产主义原则分配产品和调节生产的,它必须在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