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记载,族刑(指以整个宗族为单位进行惩罚的刑法)在春秋时期被广泛运用,但到战国时期“灭族”、“逐族”的族刑记载大为减少,多以父母、妻子、同产(即同父的兄弟姊妹)在内的“三族”之刑所取代。此变化说明
A.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B.仁政思想得到贯彻
C.郡县制度得到加强 D.宗法观念逐渐淡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中“族刑”由“整个宗族”到“三族”的变化,可知当时宗族血缘关系的范围大为缩小,这是宗法观念逐渐淡化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诸侯分封,A项不符合题意;仁政思想针对的是百姓,而不是宗族,B项错误;郡县制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与宗族没有关系,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2.《秦峄山刻石》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秦峄山刻石》肯定了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公九卿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郡县制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分封制导致了诸侯纷争,天下大乱。为此秦始皇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推行郡县制。其它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3.“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据材料可知,中书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
A.推翻旧制 B.削弱皇权 C.正确决策 D.分权制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中可以看出中书门下两省的设立有利于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也有利于正确决策。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