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
A.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C.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其实就是在强调分封制尽管是“政治与血缘的结合”,但是其实是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的,因为他们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实行这项政治制度的目的是( )
A.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B.用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C.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
C.为了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继承上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诸侯、诸伯、诸子等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都有非常明确的等级森严的规定,意在为了更好地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3.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这可以用来证明当时( )
A. 贫贱者的社会地位普遍得到提高
B.各诸侯国都重用贫贱者
C.分封制开始走向解体
D.社会上一些阶层的地位在发生变化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