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冲关练
1.(2016·江苏南通调研)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年份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机器及
大工具
|
原料
|
器材、半
制品等
|
消费品
原料
|
直接消
费资料
|
1893年
|
0.6
|
-
|
7.8
|
13.0
|
78.6
|
1903年
|
0.7
|
-
|
14.0
|
22.3
|
62.7
|
1910年
|
1.5
|
0.1
|
16.0
|
17.0
|
65.4
|
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
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
解析 依据材料中“1893~1910年”信息可知,统计数据是在甲午战争(1894~1895年)后,1910年消费资料下降到82.4%,生产资料上升到17.6%,说明了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中“中国进口商品”信息可知,并不是西方国家从中国掠夺原料,故A项错误;表格中消费资料比重在82.4~91.6%之间,故B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1893~1910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6·河北普通高中质检)张謇“状元下海”投身实业后,一些官员如上海的李平书、江苏的许鼎霖、浙江的沈云沛等也纷纷由官至商。此现象反映了( )
A.官员对清朝的腐败统治不满
B.官僚资本正在形成
C.政府放松了对工商业的限制
D.商人地位高过官员
解析 由官至商,说明商人的地位提高,这是政府放宽工商业政策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腐败问题,故A项错误;官僚资本开始形成于1927年后,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官员与商人的社会差别,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6·重庆质检)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1921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 )
年份
|
1914年
|
1918年
|
1919年
|
1920年
|
1921年
|
布机(台)
|
2 316
|
2 736
|
3 839
|
4 139
|
4 139
|
纱锭(枚)
|
544 780
|
647 570
|
658 748
|
842 894
|
1 248 282
|
A.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
B.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
C.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
D.获得了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