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人们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造福亿万家,凿山分水,作堰淘滩,开数万顷陆海粮川,其功不下禹矣。”该诗描写的水利工程是
A 郑国渠 B 灵渠 C 都江堰 D 大运河
3.下列关于中国的制瓷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制瓷业到西汉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B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C商朝工匠就已经烧制出了原始瓷器 D清代发明了珐琅彩,效果如同油画
4.右图《棉花图·收贩》反映出明朝中后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是
A 引进高产作物逐渐取代传统农作物
B 棉花的种植区域在明中后期进一步扩大
C 国内市场扩大,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D 农业进步促进具有专门职能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