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解析】 诗歌中描写了农民生活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故选C项。
【答案】 C
2.一位同学说:“春秋的楚辞,吸收了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句式以四言体为主。”他的话违背历史事实的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 本题考查对楚辞含义的理解。楚辞是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所创的一种新的文体,打破了《诗经》四言体的模式,句子参差不齐,更加自由活泼。可见这位同学的说法中有两处错误。
【答案】 B
3.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反映。下列诗词与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解析】 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属于豪放派作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的词,是典型的豪放派的名词佳句。A项是杜甫的诗,C项是陆游的诗,D项是屈原所著《离骚》中的名句。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