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教育主张是 (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即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这种主张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推动了“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的发展。A、C、D三项不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
【答案】 B
2.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解析】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君轻民贵”的思想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答案】 B
3.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者重视。这种本质思想是(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
【解析】 “仁者爱人”体现了孔子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谅他人,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等级名分制度。两者都强调秩序。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