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著名学者钱穆先生认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钱穆先生的观点是( )
A.唐朝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B.唐朝三省相互牵制
C.唐朝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
D.唐朝实行集体决策机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序中”可见A B两项与题干意思不符;D也不对,唐朝不是实行集体决策,而是指皇帝的决策受到三省的影响,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故选C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权和相权
2.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君主权力的不断集中
C.过分倚重母族亲属关系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皇帝制度
3.(某种制度)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这才是中国政治制度根本问题之所在。在中国古代,最能体现“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的“某种制度”是( )
A.世卿世禄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主要考查科举制。“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掌握政治”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把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这就为“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故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科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