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眼看世界”
1.背景:英国鸦片走私船开始频繁出没于中国东南海域时,清政府对其却一无所知。
2.概况
(1)林则徐: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______,编译出《______》《________》等资料,成为近代中国__________的第一人。
(2)魏源:在《四洲志》基础上编撰出《________》,阐述了“____________”的思想。
3.意义:引导着人们关注________,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温馨提示:一定要学会分析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探讨该观念形成的历史因素,同时一定要设身处地的去领悟学西方的艰难与巨大的意义。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产生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
2.代表人物: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________、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派。
3.含义: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__________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__________。
4.目的:挽救江河日下的________。
5.实践:创办了一批________,开设了一批________,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温馨提示:(1)魏源“师夷长技”的唯一目的是“制夷”,即抵抗外国侵略者。洋务派“师夷长技”的目的,首先是对内镇压农民起义,其次是在与列强保持“和好”条件下,徐图自强。
(2)魏源从反侵略的立场出发,以“师夷”为手段,以 “制夷”为目的。但当时洋务派“师夷”的首要目的却是镇压农民起义,因此两者之间尽管有继承关系,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