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少林寺钟楼前有一块石碑,碑上刻有“混元三教九流图赞”,赞语是:“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各有所施,一以贯之”。碑文反映出当时的文化趋势是( )
A.儒、释、道三教的斗争
B.儒、释、道三教合一
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
D.佛教在社会广泛流传
【解析】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句:“混元三教”“ 一以贯之”。
【答案】 B
2.云根书院由朱松(朱熹之父)创办,历经沧桑,多次重建、扩建。朱熹秉承父志,致力经学,传播文化,他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儒家应设法“正君心”来干预政治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B项是王守仁的观点,C项是董仲舒思想。朱熹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理的作用,理就是“三纲五常”。
【答案】 D
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 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所要表达的本意是( )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朱熹思想的理解。从材料中的信息来看,这主要反映了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