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
(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道学家把儒家经典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4)正直清廉的李贽,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
2. 代表作:《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
(1)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
(2)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3)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人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4.影响和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核心突破:李贽的思想只是反对盲从孔子,并非全面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儒家传统道德,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和战斗精神。但其思想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例题1:《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答案】B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