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创正确革命道路:
(1)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
(2)“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3)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地区。经过近半年的努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4)1930年夏,全国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革命武装达到10万人。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
(5)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粉碎敌人三次反革命“围剿”,1931年11月,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二、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1)“工农武装割据”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在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并以此来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一种斗争形式,也是中国式革命道路必经的重要阶段。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践,一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在斗争实践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中国革命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无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同时,中外反动势力特别强大,并且多集中在城市,力量相对集中,农村是反动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易于突破。
(3)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的重要条件,是土地革命的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根据地建设是中国民主革命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三、土地革命时期的“左”倾错误及其危害
1.产生的内外因素
(1)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的疯狂屠杀,对国民党的仇恨易于产生“左”倾错误。
(2)中国共产党自身的不成熟,瞿秋白对中国社会阶级力量、斗争性质、革命道路的认识存在一些错误。
(3)照搬外国的革命经验,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4)国际上,共产国际上曾因法西斯的疯狂发展错误地制定了抢在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之前夺取革命胜利的“左”倾错误方针,其代表支持王明夺取政权。
2.“左”倾错误的表现
(1)1927年,“八七会议”存在“左”的倾向,中国共产党斗争重心在于夺取大中城市。
(2)王明“左”倾错误的表现和影响:革命道路上:坚持城市中心论,强令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党组织普遍举行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甚至武装暴动。结果,党在白区的秘密组织绝大部分暴露,遭到破坏。临时中央只好迁到中央苏区,危害进一步扩大。组织上:对持不同政见者实行“残酷打击,无情迫害”的政策,迫害一大批干部和红军战士。
军事上:否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思想,剥夺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在进攻中,犯有冒险主义错误,防御中犯了保守主义错误,退却中犯了逃跑主义错误,造成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及红军长征初期的失利。在处理国共两党关系问题上,犯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如处理“福建事变”所采取的政策。
3.“左”倾错误的清算
(1)遵义会议: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2)延安整风:在思想上彻底清算了“左”倾错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