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是
A.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解析】从“氏以别贵贱”可知,姓氏不分反映出贵贱的差别消失,原因是贵族的地位削弱,故A项正确;地域界限不是划分姓氏的依据,打破民族地域界限不是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平等意识,故C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瓦解,但宗法观念长期存在,故D项错误。
【答案】A
2.清代前期运河、沿海、长江诸关关税统计表(单位:万两)
分类
|
1686年
|
1753年
|
1812年
|
全国关税总额
|
122.0
|
459.6
|
481.0
|
运河诸关税额
|
61.6
|
150.5
|
140.0
|
沿海诸关税额
|
18.2
|
103.2
|
177.5
|
长江诸关税额
|
37.3
|
114.6
|
134.7
|
上表主要表明
A.近代以来的关税总额不断增长
B.全国商品流通以运河流通为主
C.沿海与长江航运后来居上
D.海禁政策推动内河航运的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题干中所显示的为1686—1812年期间的关税变化,这一时期中国还未进入近代,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图表信息显示1753—1812年期间运河关税税额减少,沿海和长江关税税额增加,说明全国商品流通逐渐以沿海、长江流通为主,故B项错误;题干中图表信息显示1686—1812年期间运河关税税额的演变趋势是先增长和下降,沿海和长江关税税额的演变趋势是持续增长,说明沿海与长江航运逐渐超过运河,故C项正确;图表信息显示运河关税税率是先增长后下降,说明内河航运发展受到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C
3.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焚书坑儒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焚书坑儒是为了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史观经济、政治决定思想文化,一定时期的文化是这一时期经济政治的集中反映。故选C。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