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1年12月,克里姆林宫屋顶旗杆上,那面曾为几代苏联人深为自豪的、代表社会主义的镰刀锤子红旗徐徐降下……一面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升到克里姆林宫上空。这一历史性时刻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
B.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
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D.苏联共产党长期脱离人民群众
解析:戈尔巴乔夫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答案:B
2.1992年某日,莫斯科一历史老师在上课时表示:“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因为他( )
A.反对政府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B.对社会剧变感到茫然不解
C.惋惜苏联的历史走向终结
D.感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解析:本题考查苏联解体。把握时间信息以及材料中的“我不知道……更不知道……”即可知应选B项。
答案:B
3.导学号92540149《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B.欧盟成立
C.苏联解体
D.9·11事件
解析:根据题干中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应该是:见山不是山,反映在国际关系上即为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而其标志性的事件是苏联解体,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答案:C
4.《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使用“自由世界”和“西方”两个词汇的情况统计如下。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1983年使用次数
|
1993年使用次数
|
自由世界
|
183
|
111
|
西方
|
82
|
231
|
A.两家报纸不再受冷战影响
B.西方国家数量增加
C.冷战结束,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D.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解析:依据时间的变化,词汇的使用次数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由世界”带有意识形态色彩,西方国家把自己称为“自由世界”,称社会主义国家为“极权国家”。随着冷战格局的结束,这种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词汇减少并逐渐被地域性词汇取代。因此C项符合题意。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