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 )
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使政权趋向严密
C.有利于社会稳定 D.易导致权力纷争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王位世袭制下的兄终弟及、父子相传,这一继承制度的弊端在于“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即王位世袭制下以兄终弟及为主,易导致“弟”与“子”的权力纷争,D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宗法制,A项说法错误;B项“严密”说法错误;C项说法错误,应是不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D
2.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 )
A.所任官职名 B.所在地方的地名
C.母亲的族姓 D.因功得到的封地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商鞅原名卫鞅,受封于商地,而得商姓,故又名商鞅,说明“商”姓来源于封地。故选D项。
答案:D
3.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 D.禅让制
解析:从上述甲骨文中可以看出当时已出现了诸侯和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