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精讲”】
一、宋明理学课时概述
一个趋势:三教合一。
一个核心:理的存在。
两种途径:“格物致知”和内心反省。
两个世界观: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三个阶段:开创于北宋二程,成熟于南宋朱熹,新发展于宋明陆王心学。
二、程朱理学与 陆王心学表解
项目
|
程朱理学
|
陆王心学
|
对理的
不同解释
|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万物普遍遵循的原则。“理”是儒家道德伦理
|
“心即理也”,人心是万物的本原
|
把握理的
途径不同
|
“格物致知”
|
内心反省
|
对理的
共同认识
|
“理”或“天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仁、义、礼、智、信等
|
相同本质
|
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
内在联系
|
都属于宋明理学的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影响: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2)积极影响: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区别
(1)程朱理学强调“理”是世界的本原,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的存在,最终贯通明“理”,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2)陆王心学主张“心即理”。认为人天生有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