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精讲”】
一、百家争鸣归纳记忆
一个时代特征: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
两大历史趋势: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社会由奴隶制度向封建制度过渡。
三种治国思想:儒家推崇“人治”,实行“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法家主张“法治”,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时势和民心。
四个思想派别: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二、“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和“争鸣”
“百家争鸣”中“百家”意指其多,在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争鸣”意指各学派根据自己对社会现实的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墨、儒、道、法诸子百家的争鸣,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诸子百家思想(含儒家思想)表解:
学派
|
代表人物
|
主要思想
|
儒家
|
孔子
|
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
孟子
|
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
|
荀子
|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
墨家
|
墨子
|
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
|
道家
|
老子
|
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
庄子
|
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
法家
|
韩非
|
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