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魏晋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由此可见,魏晋玄学
A.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 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
C.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 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
【知识点】魏晋至隋唐“三教合一”潮流
【试题解析】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与材料中“魏晋玄学”时间上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佛教,故B项错误;材料中“纲常礼教、君臣上下”表明儒家观点,“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表明道家顺应自然的观点,故C项正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魏晋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强化儒学与材料中“鼓吹……各安其分”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25.唐朝时,掌权的宦官常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甚至参与包括宰相在内的大臣的任命。
后来发展到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逐渐衰落 B.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C.宰相成为宦官附庸 D.二府三司制雏形出现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
【试题解析】中央集权是地方服从中央的制度,而材料中“以枢密使的名义削夺宰相的职权而干预朝政”表明是中央政府内部,概念混淆,故A项错误;材料中“掌权的宦官”本质上是代表皇权,“削夺宰相的职权”,故B项正确;宰相成为宦官成为附庸,与材料中“与宰相共参政事”“宰相掌文,枢密掌武”不符,故C项错误;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职权,与材料中“唐朝时,掌权的宦官”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