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周初分封都要有隆重的仪式,然后被分封的诸侯率族人到达封地,建立军事据点,由
点到面进行武装拓展,完成对封地的控制。据点叫“国”,国以外的土地叫“野”。 “国”之中的居民叫“国人”, “野”之中的居民叫“野人”。下列推断最有可能正确的是
A.“国”在西周时发展为封建城市
B.“野”的范围大小决定着诸侯国的地位
C.“国人”多数是贵族的同族人
D.“野人”的主要职责是拱卫京师
25. 学者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材料主要说明:
A. 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
B.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
C. 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
D. 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
26. 葛兆光先生在《中国思想史》中说:“(理学)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 对这种社会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汉代儒学吸收宗教思想的结果 B. 宋明理学的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 宋明理学世俗化的社会影响 D. 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