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八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方向 课时3 近代后期的民族工业、社会生活与理论成果课时冲关练
1.(2015·吉林三模)阅读下表1936年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对该表中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棉纱进口
|
棉布进口
|
麦粉进口
|
钢铁进口
|
机器进口
|
生铁产量
|
下降38%
|
下降20%
|
下降15%
|
增加20%
|
增加20%
|
增加30%
|
A.官僚资本在中国形成 B.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
C.为抗战奠定物质基础 D.民族工业的日益萎缩
解析 从材料可知,钢铁、机器等战略物资的大量进口和生铁产量的提高,重工业生产和贸易指标上升,为1937年的全民族抗战提供物质保障,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国民政府贸易和生产指标,没有涉及官僚资本的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的对比,无法体现国民经济比例的失调,故B项错误;棉纱、棉布和面粉进口量减少,表明民族工业占据国内市场,可知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6·湖南雅礼中学模拟)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政府与列强谈判后颁布了一系列进出口新税则,将进出口税分为了7.5%到50%共14级累进税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级的旧税率。这种变化使中国( )
A.民族工业得到有效保护 B.政府财政大幅度增加
C.关税自主得到了实现 D.基本掌握海关行政管理权
解析 “累进税率”与“不分等级的旧税率”相比,税值大大增加,因此可大幅度增加政府财政,故B项正确;从材料来看,国民政府的进出口税则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