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7版高考历史通史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课时4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冲关练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33 K
    上传用户xueshan
  • 更新时间2016/5/4 12:06:09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6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第二部分 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课时4 从维新思想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课时冲关练
1.(2016·福建泉州质检)晚清一位人士曾断言: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欲跻国于治安,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由此可见其政治上的倾向是(  )
A.中体西用,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B.实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C.暴力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       D.全盘西化,科学与人权并重
解析 “宜效英之存虚君”即学习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故B项正确;“宜效英之存虚君,而事势之最顺者,似莫如就现皇统而虚存之”说明了并不是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错误; “美法之民主共和制,决不适于中国”说明不主张革命,故C项错误;D项材料未提到。
答案 B
2.(2016·四川成都诊断)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梁启超强调(  )
A.新民之道是立国之本            B.改造国民的素质
C.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            D.新文化的融合性
解析 梁启超认为国民“淬励其所本有而新之”和“采其所本无而新之”,体现了对国民的素质的改造,故B项正确;“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犹能立者”说明梁启超主要针对的是国民的素质对国家的作用,没有谈及立国之本的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传统文化问题和新文化的融合,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