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专题七 近代中国人民的觉醒与探索 课时3 1894~1919年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及习俗的变迁课时冲关练
1.(2016·江苏南通调研)下表是1893~1910年中国进口商品分类比重表(单位:%)。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年份
|
生产资料
|
消费资料
|
机器及大工具
|
原料
|
器材、半制品等
|
消费品原料
|
直接消费资料
|
1893年
|
0.6
|
-
|
7.8
|
13.0
|
78.6
|
1903年
|
0.7
|
-
|
14.0
|
22.3
|
62.7
|
1910年
|
1.5
|
0.1
|
16.0
|
17.0
|
65.4
|
A.中国沦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
B.消费资料不再成为进口的主体
C.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进口贸易
解析 依据材料中“1893~1910年”信息可知,统计数据是在甲午战争(1894~1895年)后,1910年消费资料下降到82.4%,生产资料上升到17.6%,说明了甲午战争后国内工业有所发展,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中“中国进口商品”信息可知,并不是西方国家从中国掠夺原料,故A项错误;表格中消费资料比重在82.4~91.6%之间,故B项错误;南京国民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1893~1910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