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四 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鼎盛 课时3 宋元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课时冲关练
1.(2016·湖北武汉模拟)“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
A.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解析 根据题干中“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的信息,可知佛教开始融合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儒学思想融合佛教思想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也未提到士大夫的崇佛行为,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家思想,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6·四川广元诊断)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解析 思想到原则到规则到民众生活的过程体现了宋明理学的世俗化和生活化趋向,故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所在并不在于强调理与物关系,故A项错误;本题与“存天理,灭人欲”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并不是在强调民众遵循“三纲五常”而是在说宋明理学应该遵循怎样的发展路径,故D项错误。
答案 C
3.(2016·江西鹰潭质检)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