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专题三 古代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 课时1 魏晋、隋唐课时冲关练
1.(2016·湖南长郡中学模拟)先秦许多名臣出身卑微,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魏晋时期则更加强调官吏的出身。这反映了秦汉到魏晋时期( )
A.宗法思想逐渐退出政坛 B.儒学被用于规范君臣关系
C.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 D.天下大同替换为社会不公
解析 材料中先秦名臣出生卑微,魏晋则强调出身,反映了魏晋时期选官注重门第,说明阶层固化影响官僚政治,故C项正确;宗法思想涉及血缘关系,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儒学强调仁,注重礼治,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官吏的选任,与天下大同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2.(2016·陕西质检)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这主要是因为( )
A.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B.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
C.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D.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
解析 魏征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反映出唐朝三省六部制下,门下省负责审议,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与中书省的相互制衡,故A项正确;门下省的设立有利于君主集权,与皇帝昏庸无关,故B项错误;门下省负责审议,不具有监察政府政令实施的职能,故C项错误;分割相权,最终达到君主集权的目的,故D项错误。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