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规范练25.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考点规范练第50页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题眼是“战国时期”“宽容的时代”。题干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诸子百家争鸣,是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C项错误;“学在民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D项错误。
2.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载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
A.礼乐制度 B.以德治国
C.中庸人和 D.孝悌之义〚导学号26400171〛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题眼是“守孝”“予之不仁也”。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等级秩序的文化制度,题干中谈论的是为父母守孝时间长短的问题,与礼乐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以德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题干中并没有谈论治国问题,故B项错误;中庸人和是孔子提出的调整“礼”和“仁”的方法,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中宰予认为守孝三年时间过长,对此孔子反问他守孝不满三年心里是否踏实,可见题干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孝悌思想,故D项正确。
3.(2015河南八市质检)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