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账号激活
您的位置:教学资源网 >> 试题 >> 历史试题
高中历史编辑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规范练25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含解析)人民版
下载扣金币方式下载扣金币方式
需消耗0金币 立即下载
0个贡献点 立即下载
0个黄金点 立即下载
VIP下载通道>>>
提示:本自然月内重复下载不再扣除金币
  • 资源类别试题
    资源子类一轮复习
  • 教材版本人民版(现行教材)
    所属学科高中历史
  • 适用年级高三年级
    适用地区全国通用
  • 文件大小53 K
    上传用户xueshan
  • 更新时间2016/5/4 10:52:05
    下载统计今日0 总计5
  • 评论(0)发表评论  报错(0)我要报错  收藏
0
0
资源简介
考点规范练25.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考点规范练第50页  
一、选择题
1.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时期,既是血腥、残酷的时代,也是宽容的时代。“宽容”主要指(  )
                   
A.诸子百家争鸣    B.商人地位提高
C.士的兴起        D.“学在民间”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题眼是“战国时期”“宽容的时代”。题干材料中“血腥”指的是诸侯争霸,而“宽容”主要指诸子百家争鸣,是文化方面宽容的政策,故A项正确;战国时期已经开始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地位开始下降,故B项错误;士的兴起属于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C项错误;“学在民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也是诸子百家争鸣的条件,故D项错误。
2.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载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宰予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汝)安乎?”曰:“安。”子曰:“予之不仁也。”这体现出孔子强调(  )
A.礼乐制度        B.以德治国
C.中庸人和        D.孝悌之义〚导学号26400171〛
答案:D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孔子的思想主张,题眼是“守孝”“予之不仁也”。礼乐制度是西周时期维护等级秩序的文化制度,题干中谈论的是为父母守孝时间长短的问题,与礼乐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以德治国是一种治国思想,题干中并没有谈论治国问题,故B项错误;中庸人和是孔子提出的调整“礼”和“仁”的方法,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中宰予认为守孝三年时间过长,对此孔子反问他守孝不满三年心里是否踏实,可见题干主要体现了孔子的孝悌思想,故D项正确。

3.(2015河南八市质检)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

相关资源高级搜索
  • 暂时没有相关评论

请先登录网站关闭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