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三国志》载,东吴孙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诏令中说到,“自建兴以来,吏民…… 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顷年以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由此可知
A. 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发生动摇 B.人们经商逐利的商业意识浓厚
C. 官吏涉足工商业活动滋生腐败 D.三国时期的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知识点】商业的发展
【试题解析】材料文字“去本就末,不循古道”指的是弃农经商的现象。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重农抑商经济政策的变化,A项排除;“州郡吏民及诸营兵”说明了人员的广泛性,证明人们的商业意识浓厚,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治滋生腐败,C项排除;材料只体现出吴国商品经济发展较快,没有体现三国时期,D项排除。故选B。
【答案】B
25.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 B.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C.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 D.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试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唐代的相权在决策和行政方面都实现了分层,按照严格的运作流程行使权力,说明唐代的行政权力实现了分割,A项正确;材料不是与皇权无关,BC两项均排除;唐代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不是民主政治,D项排除。故选A。
【答案】A
26. 宋初曾设谏官出外任职,用以消弭藩镇。宋真宗时期,设专门机构置谏官六员,规定三年内不得差出,并使之有专折言事的责任;仁宗时期将门下省的旧址改建成谏院;建炎三年下诏谏院不再隶属门下、中书两省而另立官署同与两省官在朝中相见议论政事。北宋时期谏官和谏院的变化意味着
A. 三省六部名存实亡 B.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C. 君主专制走向没落 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知识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试题解析】根据材料,谏官最初是在各地方任职,主要职能是“消弭藩镇”;后来经历了有专门机构、“专折言事”的责任(权力)、设置“谏院”、成为独立的官署等方面的变化,从变化趋势来看,监察制度在不断完善,D项正确;ABC三项均排除。故选D。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