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体西用”
1.背景:鸦片战争后,____________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强劲。
2.含义
(1)“中体”:坚持以中国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和儒家的“____________”为治国之本。
(2)“西用”:在“中体”前提下,学习利用西方近代在____________等领域先进的东西。
3.演变
(1)萌发:________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国家的“________”以“制夷”。
(2)初步提出:19世纪60年代的____________兴起时。
(3)明确提出:维新运动时期,直接使用“______________”的概念。
①代表人物:郑观应。
②代表作品:张之洞的《__________》。
③危害:成为反对______________的武器。
4.影响:清末统治者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
(1)是______________的思想纲领。
(2)是清末新政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