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由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 B.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
C.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D.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
解析:“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等信息,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急躁冒进、脱离实际,是缺乏实事求是思想的具体体现,但不能体现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答案:C
2.下表是《1951~196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速度表》。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最准确信息是( )
年份
|
社会总产
值(%)
|
国民收入
(%)
|
工业总产
值(%)
|
1951~1955
|
10.8
|
11.3
|
13.1
|
1956~1960
|
9.1
|
9.0
|
10.4
|
1961~1965
|
6.5
|
6.5
|
8.6
|
A.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
C.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D.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缓慢
解析: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持续下降,反映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缓慢,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与表格中的数据不符,B项与题干材料没有关系。
答案:D
3.1970年,苏联“氢弹之父”萨哈罗夫说:苏联就像一辆巨大的卡车,“驾驶员用一只脚使劲往下踩加速器,同时另一只脚踩刹车”。其中,“脚踩刹车”表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
A.没有突破原有政治经济体制的框架
B.使苏联成为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C.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
D.确保了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的地位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步伐逐渐缓慢,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与史实不符,C、D两项均与题干材料无关。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