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江苏南京调研)下图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
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
B.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说明列强向中国大量输出资本
解析:从图中数据信息变化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逐渐增多,外国商品大量涌入,这造成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A项说法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应在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出现。
答案:C
2.鸦片战争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洋布畅销,致使“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品经济渐趋衰落
C.民营纺织工业兴起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解析:“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说明我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这是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光绪年间,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销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解析:“西人所购”和“售于华者”的货物,说明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