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商代甲骨文中的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①我国丝织业的出现不晚于商朝 ②商朝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③商朝已经出现种桑养蚕 ④丝织品已成为主要衣料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丝”“桑”和“蚕”等信息,说明商代已经种桑养蚕,是商代出现丝织业的表现,故D项符合题意;②④从图中反映不出来,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
2.(2012江苏单科)《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解析:本题考查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从题干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木、金、皮生产及调色刮摩、抟埴都由专业的固定数量的工人负责,可以看出当时官营手工业具有“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的特点;A、B、D三项题干未能体现,故答案选C项。
答案:C
3.我国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些田庄( )
A.是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B.都由地方官府进行控制
C.与手工业生产没有关系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解析: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作物栽培、蚕桑作业、兵器修造等,涉及了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大部分活动,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田庄的发展状况不符。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