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创)我国湖南城头山稻田遗址距今6 500多年,是当今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的稻田遗址。这一考古发现最能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 )
A.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B.各地发展状况不平衡
C.精耕细作,男耕女织 D.南稻北粟的种植结构
解析:我国作为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八千年前就形成了规模性的农耕经济,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历史最早的稻田遗址”等信息不符。
答案:A
2.(2013江苏单科)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解析:从材料中的“秦、魏等国”和大量铁农具的使用可知该现象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的突出特征是奴隶制经济的瓦解和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生和发展,而小农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精耕细作,A、C、D三项过于片面和绝对化,应排除,故选B项。
答案:B
3.《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右图是清朝康熙皇帝命画师重新绘制的该作品,其中也反映了清代的生产方式。这些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
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不断进步
B.水田耕作说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C.清代出现二牛抬杠的耕作技术
D.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解析:图文材料说明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没有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C项中的二牛抬杠产生于汉代。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