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概览
|
春秋、战国
|
汉代
|
宋、明
|
明末清初
|
内容
|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了儒家思想,与其他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
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发展为“理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
思想家批判发展儒家思想,使中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
主旨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儒家思想也不断地吸收新内容,兼容并蓄,不断演变,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
|
第26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孔子与老子的思想;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2.汉代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