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革命前夜的“火星”——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1.经济条件。
(1)俄国通过19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但具有浓厚的军事封建色彩。
(2)垄断资本既依靠沙皇政府压榨国内人民,又依靠它对外扩张而开辟国外市场,此外由于自身的落后,它对西欧资本有很大依赖性。
2.政治条件:俄国受西欧国家制约,而和它们有尖锐的矛盾、垄断资本和本国无产阶级的矛盾、专制制度和封建地主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俄国国内的民族矛盾、帝国主义的俄国与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等等,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危机四伏,革命一触即发。
3.主观条件: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和领导。
(1)无产阶级受双重压迫,革命性较强。
(2)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3)思想上有列宁主义的指导。
4.革命的导火线。
(1)国内,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俄国的矛盾更加尖锐,革命风起云涌。
(2)国际上,能够镇压俄国革命的英、法、德正厮杀得难分难解。